北京邮电大学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130020|回复: 2

[原创推荐] 从别人的生活中更多认清自己——《别人的生活》文摘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4-5-5 14:22:1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——摘自刘汀《别人的生活》
    微博上有一个段子,说的是梁朝伟喂鸽子:“看报道说,梁朝伟有时闲着闷了,会临时中午去机场,随便赶上哪班就搭上哪班机,比如飞到伦敦,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,不发一语,当晚再飞回香港,当没事发生过,突然觉得这TM才叫生活。”这个段子被转发和评论了无数次,甚至衍生出许多种“生活体”。我觉得这个事很有意思,人们对它的热情表明,似乎每个人都在向往着另一种生活。
    我们确实太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了:那才是我想要的生活。虽然每个人的“那儿”不同,但大家都觉得有一个美好的“那儿”,才是自己的理想国。它几乎是缠绕了大部分人一辈子的问题,我们就是怀着不满和期待走完了一生,这到底是可笑还是可悲?如果那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,现在过的日子又算什么?是别人的生活?我们过了一辈子别人的生活?
    我不认识富人,不知道那些已经无需辛苦上班的人怎么活着,又怎么看待活着,但我想,他们也未必就真的满意自己的生活。物质上他什么都不缺,可能精神上空虚;物质和精神也什么都不缺,可能偏偏得不到所爱的人;如果爱的人也有……我总以为人是不可能真正满足的,所谓欲壑难填,人就是那个在烧红的烙铁上站立的物种,不停地跳,以为跳起来、跳到别处会不那么痛,但很快就又落下来。以至于,别人的生活成了一种想象的生活。
    ……去年的早些时候,一个女孩在微博上直播自己的自杀,让人们唏嘘感慨,深受触动。有人甚至把她的微博整理出来,看做是一个绝望女孩的死亡诗歌,于是我们从中看到了和自己相关的悲剧。可是,在此之前,有谁会知道她内心所经历的痛苦呢?不要说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网友,那些和她认识甚至是熟识的人,又有谁注意到这些?注意到的又有谁会觉得她的痛苦也可能是自己的?
    于是文学是多么的重要,只有通过这个世界才能从内心把别人的生活和我们自己连接起来。看《安娜卡列尼娜》,安娜绝望地卧轨时,仿佛也是我们的绝望;看《城堡》,土地测量员K始终被拒绝进入专门为他而设的门时,他的荒诞也是我们的荒诞;看《罪与罚》时,穷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所经历的屈辱和罪责也仿佛是我们的……总之,总会有一本书和你相关,总有一个人物是你在文学世界的孪生人。但在现实里,我们从来难以和一个卧轨的人、一个绝望的人、一个屈辱的人感同身受,我们不能从他的行动和形象上去理解他,这是活着的幸运,也是生存的可悲。
    ——摘自刘汀《别人的生活》


    近两年各种杂志上频现驴友穷游世界冒险珠峰南极的故事,印象中有一篇小文,作者说他不时听到身边有“周游世界”的声音,似乎手里的日子已经被过的乱七八糟面目全非,非远游不足以发现生活中原来尚有美好,不足以排遣身边生活的污浊。他于是感慨,为什么一定要远走才能发现美好呢?为什么别人的生活就一定是值得追求值得歆羡呢?这本书也发出了类似的疑惑和感慨。这是一个太过喧哗的时代,那些与世界、冒险、挑战扯上关联的事似乎不用深思就能引人无限遐想,是青春的,是励志的,是激荡人心的。我接受过这类事件这类文字对心灵的作用,我只是又想到我们能不能不总是因为别人的生活给我们励志,能不能更多从自己身边的生活中抽丝剥茧找到自我立志的力量,能不能化别人之被动为自己之主动?对每一个平凡的不足以周游世界的大多数生命个体而言,有时候最难的事反倒是随遇而安,不浮躁不空虚,安心踏实努力,与生活面对面。这本书就是平凡生命个体的普通故事,却是耐看有力的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访问本页请
扫描左边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 本网站声明
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,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!
站长联系QQ:12726567   myubbs.com
         站长微信
请扫描右边二维码
www.myubbs.com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北京邮电大学论坛 ( 琼ICP备12002442号 )

GMT+8, 2024-3-29 22:16 , Processed in 0.128283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.3

© 2001-2013 大学排名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